跳至主内容

医策纵横:施政期待(二)

1911月 2024

医策纵横:施政期待(二)

冯康医生信报

《施政报告》发表后,局长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述医疗体系改革的重点策略。以往历任政府推动医疗改革,都会首先推出谘询文件,讨论一大轮,真正可落实到位的措施很少。这次政府直接在特首《施政报告》提出改革的各项重点策略,再由局长详细阐述,清晰明快,希望在实践上能大刀阔斧,即使未能解决几十年累积的各种问题,总能开出一条明路。

改革重点始终在基层医疗。政府提交立法会的文件说要「优化普通科门诊作为弱势社群的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明确指出其他人士应在私营市场看自己的家庭医生,这包括不属弱势社群的慢性病患者。其实现在普通科门诊已很大程度主要服务经济困难人士及长者,医管局电话预约系统已有很大针对性。我想要加强普通科门诊为弱势社群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及控制慢性病成效,还需一些配套政策,像以人口为准(Capitation)的资源配置、临床指标、绩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为加强家庭医生与三个公立医院联网的结合,达到推动基层医疗的效果,自2023年4月起,开始以人口为准分配资源给基层医疗医生及联网。资源分配比例按人口年龄结构作调节。以人口为准的资源配置不一定要用到整个联网上,可以由基层医疗或普通科门诊开始。在私营市场,目前自愿医保并不包括门诊服务。如果能够加入以慢性病保障为核心的基层医疗服务,以人口(Capitation)方式支付服务提供者,从而衍生新的增值自愿医保产品,一定可以同时加快基层医疗在公私营服务两方面的发展。

鼓励慎用服务

改革另一个重点是提升公私营医疗服务,尤其是「探讨收费架构及水平,以达致鼓励慎用服务,引导资源至最有需要及危重病病人,增加支援有经济困难患者,并加强公共医疗服务针对性补贴在财政方面的可持续性。」有关针对性补贴,前政府在1993年的「彩虹报告」已经提出,之后公立医院的收费作了一些调整,像急症室在2002年底开始收100元的诊费、专科门诊开始收每种药10元的药费。这些收费都谈不上有任何的针对性,可以说是隔靴搔痒。

如何推行针对性补贴,可有两方面考虑。其一是从服务着眼,其二从人口收入着眼。新加坡又有很好的学习经验。自2022年11月起,新加坡政府给予居民在使用公立医院服务的补贴,会按1.服务类别――急症住院及日间手术、康复住院及社区服务、专科门诊;2.家庭收入及资产价值,制定不同的补贴百分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