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医策纵横:「策略联盟」角色

161月 2024

医策纵横:「策略联盟」角色

冯康医生信报

去年12月的「医疗体制蜕变」课程上,杨永强教授突然提出有关「策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的讨论,点出近年来,国际上就「策略联盟」在强化医疗体制中的角色所做的研究和发现。对于「策略采购」,随着政府成立策略采购统筹处,并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作为第一炮,市民开始有初步认识。简单来说,策略采购就是政府向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采购服务,以推动政策目标。

那么,策略联盟又是什么?商业机构透过建立策略联盟的伙伴关系,达到彼此互利共享的商业目标,在商业社会很普遍。一般策略联盟可以有3种模式:合资企业、股份策略联盟、非股份策略联盟。第一种,两间公司透过合资成立新企业,创造新的商业策略目标;第二种,两间公司透过部分收购或互换股份,从而推动彼此认同的策略方向及目标;第三种最为普遍,两间公司通过合约协议,彼此互补,一起调拨资源,推进共同目标。

在医疗体制,策略联盟的成立,有商业元素,但很多是由于政府倡导的政策。在美国,医疗服务提供者为回应由奥巴马政府开始推动的「价值为本的医疗」(Value-based Health Care, VHC),加速结合成为策略联盟。VHC要求服务提供者以预防为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消耗,提升民众健康。VHC由社会医疗保障机构Medicare及Medicaid领头推动,医院及医疗集团等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联合起来,形成综合保健系统(Integrated Health System),才可以生存并扩大市场。

在内地,国家医疗保障已经达到全民保障的目标。即使公立医院,其营运也非常商业化。一方面是由政府推动,于社区衞生服务中心的垂直结合;另一方面,乃医院之间的横向结合。这些横向结合,一般叫「战略伙伴」,很多时候是较为松散的联络关系,品牌的作用较大,未必有很强策略性。

在香港及大湾区,在私营市场推动VHC,必须有保险、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及医院三方结合,形成策略联盟。

如果能够结合国家医疗保障的支付系统,及政府的策略采购,就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