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策纵横:基层医疗(六):健康账户
143月 2023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六):健康账户
冯康医生信报
以「人头」方式配置医疗资源,目的就是要促进健康、减少不必要之医疗检查、用药、手术程序、住院日数,把医疗服务推向基层医疗。经济对服务有很大推动力,任何资源配置方法都很容易过了火位,导致矫枉过正。以「人头」方式配置医疗资源也一样,需要同时监控服务提供者的表现、推动医疗质量。
医管局管控最多医疗资源,全港市民基本上都是医管局的病人。如果医管局能够以「人头」方式配置给各联网的资源,促使联网为每一名市民建立个人健康账户,协助每位市民设立健康目标,按每人的医疗需要采购检查、手术、住院、康复、社区照顾等各样服务,把服务提供模式推向基层医疗和社区,我们就有希望纠正香港医疗体制长久以来的问题。维持现状,只有投放更多医疗资源到公立医院,永远不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在现行医疗双轨制框架下,基层医疗主要提供者是社区里的私家医生。政府推动一人一家庭医生,透过长者医疗券,促使长者登记其家庭医生,做健康评估、疾病筛查、慢性病管理,从而保障健康。这是令人鼓舞的政策方向,这样做也可以减少长者医疗券随便使用带来的浪费。不过,我多年来和很多政府高官接触,发觉他们经常挂在口边一句话:「钱跟病人走!」迷信病人的选择可以促进市场效率。政府要有效推动公共政策,重要如基层医疗,就必须主导市场。利用医疗券,为长者建立个人健康账户,使之变成高效政策工具,避免变为一般消费券,造成浪费。
长者医疗券只惠及长者。在《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里,政府建议资助市民以共同承担方式进行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何不就干脆扩大医疗券之应用,惠及所有慢性病患者?由医管局到基层医疗,贯彻以「人头」带动资源配置,给每名市民建立个人健康账户,把资源聚焦到家庭医生,是未来市民的健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