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医策纵横:复常

279月 2022

医策纵横:复常

冯康医生信报

疫情回落,社会开始有复常的讨论。最大的关注,是入境检疫安排调整为「0+3」和之后会否甚至改为「0+0」。作为跑友,我最大的期望,当然是香港田径总会尽快落实明年2月12日复办渣打马拉松比赛。

针对软肋

卢宠茂局长提出复常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医疗系统能够复常,回复八成服务。我却希望复常不单是回复疫前的状况,而是能够针对疫情突显医疗体制及服务上的软肋,作出调整,甚至革新。COVID-19之前,每年冬天流感肆虐,公立医院病房逼爆,内科病房使用率可以高达120%至130%,急症室堵满等候就诊或入院的病人。这应该不是我们希望复常的状况。

疫情突显医疗体制的软肋,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以私家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不能发挥作用,病人都挤到公立医院的急症室,严重影响其他医疗服务;第二,公私营医院协作缺乏真正伙伴关系,未能产生最好的协调作用,发挥制度上的最佳效益;第三,老人院的质量参差,防疫能力有限,一旦失陷便冲击着整个公立医疗服务系统。

这几方面的软肋,疫情前也存在,不过每年冬天过后,公立医院拥挤的状况稍有纾缓,大家又忘记根本的问题了。

健康香港

新加坡也在复常。今年3月,其衞生部公布了推动《健康新加坡》(Healthier SG)的谘询文件。9月21日,正式发布白皮书,提出5项主要政策,包括推动每名居民选择一名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为每名居民制定保健护理计划、联系居民与社区伙伴促进健康生活、为每名居民登记特约诊所、把医疗系统转化为综合保健及社会需求的系统。其中最后一项,包括强化资讯系统、人力资源及财务安排。3个医院联网的拨款,由工作量(Workload)为本,改为以服务人头量(Capitation)为本。

我们复常的旅程,是不是也需要针对过去的软肋,重新制定推动《健康香港》(Healthier HK)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