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策縱橫:基層醫療(七):藥物價格
114月 2023
醫策縱橫:基層醫療(七):藥物價格
馮康醫生信報
新加坡一位公共衞生教授好友到訪,我問他「健康SG」推行情況,尤其在基層醫療方面。他說情形有點不如理想。政府為了讓更多慢性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接受治療,特意壓低治療慢性疾病藥物價格。政策對慢性病患者有利,卻令許多基層醫生有所猶豫。原來基層醫生的收入,很大程度來自藥物。降低藥物定價,使他們收入減少,於是情願不加入政府推動的基層醫療計劃。
對慢性病患者來說,藥物的確是一個長期負擔。隨着歲月與病情變化,很多慢性病患者要吃上10種或更多藥物,以控制病情。因此,十居其九的病人,都會選擇進入或留在公立醫院長期跟進病情,減少財務負擔。私營醫療保險最怕慢性病患者,所須藥物是必然的開支及風險,能避免就避免。
我擔任醫管局新界東聯網總監時,曾經嘗試為醫管局推出糖尿病共同照顧公私營合作夥伴計劃。這計劃資助公立醫院內病情穩定的糖尿病患者,到他們自己選擇的基層醫生跟進治療,每年定期回公立醫院進行風險評估。計劃推行兩年,作此選擇的病人不多。最後醫管局認為計劃不能達到目標、缺乏成本效益,先導期過後便立即終止。
政府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其中包括資助慢性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接受共同護理計劃。有關計劃細節尚待公布,相信比起當年在新界東推行的先導計劃會有很大改善。但計劃仍然要面對很基本的問題,即使資助一半,對慢性病患者來說,仍然是不輕的財務負擔。
從經濟學角度看,不同經濟能力的慢性病患者之長期藥物開支,有不同承受能力。只要患者預期自己不能承擔,便會傾向依靠醫管局。
新加坡給居民的醫療照顧,包括透過Medisave儲存設立的個人健康賬戶。政府可以透過主導個人健康賬戶開支,讓慢性病患者支付藥物及其他須要之醫療費用。政府主動減低藥物定價,可以減輕個人賬戶開支,應該會受到市民歡迎。在香港,政府資助慢性病患者在私營醫療服務的開支,往往被視作逼病人離開醫管局、把病人捨棄之舉。
政府直接資助無疑是推動政策最直接有力的方法,然而並非絕對。在處理慢性病藥物時,或許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平台,協調藥物採購、資助及臨床應用。慢性病藥物是基層醫療發展中一塊軟肋,有必要做點整形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