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新聞稿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宣布委任行政總裁

283月 2025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宣布委任行政總裁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今日宣布,委任鍾健禮醫生為新任行政總裁,於2025年8月1日履新,接替即將退休、於7月31日卸任的馮康醫生。鍾醫生將由6月16日起擔任候任行政總裁,以便與馮醫生交接工作。 鍾醫生為急症科專科醫生,擁有豐富的醫院管理經驗。在加入中大醫院前,鍾醫生自2022年12月起擔任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負責管理七間為沙田、大埔及北區居民提供公營醫療服務的醫院及醫療機構。鍾醫生過往亦曾出任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領導及統籌多項支援政府的工作,包括傳染病控制、災害緊急應變等,並負責公立醫院的質素與標準、病人安全、醫療事故管理等範疇。此前,鍾醫生曾分別擔任屯門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行政總監、北區醫院行政總監等要職,在醫院運作及醫療服務管理方面擁有深厚經驗。 中大醫院董事會歡迎鍾醫生出任中大醫院新任行政總裁,祝願他在新崗位工作順利,並衷心感謝馮康醫生過去10年來,在成立及發展中大醫院上作出的貢獻。  

閱讀更多
重設
大灣區醫療集團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達成戰略合作  攜手共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

2023年12月7日

大灣區醫療集團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達成戰略合作 攜手共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與大灣區醫療集團今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與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博士出席簽署儀式。 基於多年粵港醫療協作經驗,大灣區醫療集團今天正式發起建立「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The GBA Integrated Value Based Care Partnership Ecosystem)」的倡議,並宣佈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為其首間香港夥伴醫院,雙方以患者健康結果為導向,共同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涵蓋全科門診、香港專科及住院服務的跨境醫療服務。同時,中大醫院亦宣佈大灣區醫療集團為其「基於醫療及保險價值主張的指定合作夥伴(Designated Value Based Care Insurance Proposition Partner)」,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全包形式定價收費及涵蓋跨境醫療服務的健康保險產品,滿足投保人的香港醫療服務需求。  隨著社會急促老齡化,醫療費用急劇上漲,醫療效率和成效需要提高。由於市民的疾病預防不足,腫瘤及慢性病患者的人數逐年上升。以疾病為本的醫療模式,需要盡快轉型為健康為本的模式。「價值醫療」的概念於2006年出現,目前已成為全球熱議的議題,但在中國內地尚處於起步階段。與傳統醫療模式相比,價值醫療嘗試在「又好又快又便宜」的商業悖論中取得平衡,以更加可負擔的醫療成本,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從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發揮醫療應有的價值。 價值醫療具有以下特點: 以健康為本,而非以疾病為本; 按患者接受治療後的成效收費,而非按服務收費; 在改善患者健康狀況的前提下,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醫療服務。 對於醫療服務的不同持份者而言,價值醫療具有以下價值: 支付者:通過打造以預防疾病為基礎的健康保險產品,控制成本並降低風險; 醫療服務提供者:專注提供最有利於患者健康的服務,不必擔心提供過多或過少的服務; 患者:以更低的費用獲得更好的治療和預防性護理; 通過協調支付者、醫療服務提供者及患者的鼓勵機制,從而達到提升社會健康水平及降低整體醫療支出的目標。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我們很高興與在大灣區深耕多年的大灣區醫療集團結為合作夥伴,他們通過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港式醫療服務至大灣區多個城市,是粵港醫療協作的先驅及推動者,擁有值得借鑒的價值醫療實踐經驗。中大醫院與大灣區醫療集團均以促進市民健康為共同目標,透過在醫療上相互支援和交流,為大灣區的8700萬名居民提供服務,特別是在大灣區生活的60萬名香港市民。」 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博士表示,「很高興中大醫院成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的首家香港夥伴醫院。作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的召集人,我們嚴選粵港兩地診所、醫院、保險公司、科技公司等大灣區醫療相關機構,結合全科預防及專科診療優勢,發揮醫療服務和健康保險的雙重保障作用,為大灣區居民提供可信任、可負擔且便捷可及的醫療服務。中大醫院是直屬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私營教學醫院,專科能力突出,科研及臨床實力雄厚。作為首家香港夥伴醫院,中大醫院將與內地醫療體系形成互補優勢,共同保障大灣區居民健康。迄今為止,集團已有逾百家粵港協作的夥伴診所及8家夥伴醫院,可為大灣區居民的健康保健和跨境就醫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期待與更多致力於價值醫療的夥伴展開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大灣區特色的價值醫療模式。」 此次大灣區醫療集團與中大醫院的戰略合作將從與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所在醫院的科研及臨床交流開始,以跨境雙向轉介服務模式,增加大灣區居民的就醫選擇,並提升居民從門診到住院、日常保健到疾病治療的就醫體驗。同時,通過夥伴體系的支持,雙方將與兩地健康險公司携手打造以患者健康為本的創新保險產品,以最具經濟效應的醫療服務付費模式,讓居民獲得最具價值的健康保障。 關於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 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是大灣區醫療集團發起的區域協作型醫療服務體系。夥伴體系的參與者包括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支付者(即保險和再保險公司)、服務提供者(即醫院和診所)、科技公司(即跨境數據及臨床系統)、零售藥房。該夥伴體系以居民健康為本,希望透過醫療協作來達致居民少生病、保健康的目的,當居民有醫療服務需要時,夥伴體系將發揮協同效應,整合互聯網醫院、大灣區基層醫療全科服務及醫院專科診療資源、跨境醫療服務優勢,讓患者擁有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療和預防性護理,讓醫療服務提供者可專注於提供最有利於患者健康的服務,讓支付者專注於打造有利於預防疾病的健康保險產品,實現醫療服務可信任、可負擔、便捷可及的目標。 大灣區醫療集團專注於推動價值醫療的發展,近五年來,與大灣區多地政府合作,搭建粵港協作醫療網路,為價值醫療的落地提供了基礎。具體措施包括: 提供國際互聯網醫院服務,以方便客戶進行問診和健康諮詢。公司為客戶配置專屬家庭醫生,建立專屬健康病歷,實現長期連續性健康管理。  在大灣區六大城市建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以便客戶就近看診。這些工作室由家庭醫生提供全面、持續和個人化的護理服務,為大灣區家庭提供健康保健和疾病預防服務。  在公立社康中心和大型公立醫院建立專科轉介服務體系,組織粵港專家會診和跨學科會診,協調所需的醫療資源。  與香港門診及醫院組成跨境服務網路,為客戶提供從全科到專科的跨境醫療服務。  建立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與國際化醫療及保險合作夥伴共同推出綜合門診及住院保障的健康保險服務,實現改善醫療成效、降低醫療成本、增強患者體驗的價值醫療目標。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香港中華緊急救援正式簽署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23年10月27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香港中華緊急救援正式簽署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為順應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趨勢,共同深化粵港兩地的醫學交流合作,加強灣區醫療資源交流,促進香港醫療資源的國際化優勢與內地中西醫結合診療的雙向融合,發揮各自優勢,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星醫)、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港中大醫院)、中華緊急救援(香港)屬下深圳市華援救護服務(華援)於10月27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秉承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的原則,三方將在臨床疑難疾病的會診、學科建設、兩地醫護人員的培訓互訪(進修、查房、出診等)、前沿科學研究、高層次學術及人才交流、為雙方灣區患者的相互轉診及為患者提供來往中港兩地的專業醫療護送服務等多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港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香港中華緊急救援(香港)董事彭揚威先生、中山市衞健局副局長伍中慶、小欖鎮副鎮長李彪、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黃漢偉院長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由香港中文大學全資擁有,是一所非牟利、教學醫院。 港中大醫院本著以為病人提供優質、可負擔及具透明度的醫療服務為己任,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醫護團隊以其專業知識,全心全意去關顧病人,以病人的福祉為依歸。 貫徹醫院非牟利的宗旨,將所有盈餘投放於醫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支持醫院的長遠發展及醫學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港中大醫院集急診、門診、住院於一體,而港中大醫院科室齊全,有急症科、麻醉科、心胸肺外科、心臟科、臨床腫瘤科、眼科、泌尿外科、婦產科、兒科等三十多個專科/中心。 其中特色科室為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是香港許多運動員的醫療定點;其放療技術目前處於國際水平。 目前大多數放療是固定射線劑量,而港中大醫院引入的儀器可以根據腫瘤位置每天調整放療的位置與劑量,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減輕癌症患者痛苦。   作為全國首家粵港共建中西結合三甲醫院、內地首批「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實施的指定醫院,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星醫)率先引進港醫、港藥、港械和港式服務,逐步探索出一條粵港醫療同質化的發展之路。 開設了全市首個國際醫療中心,18位香港醫生(其中一半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在院內註冊執業開診,提供「港式」服務。 為灣區患者提供粵港跨專科會診服務。 經過長達兩年的合作,粵港兩地具備國際標準的醫療團隊已經建立起較強的默契,這個模式對那些特別的、嚴重的、涉及多學科的疾病很有幫助,患者的治療效果也顯著提高,真正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   根據中山市政府的醫療衞生規劃,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被定位為中山市高水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省級中醫特色重點醫院,致力於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有影響力的中西醫結合標杆醫院。 除了有比較強的西醫實力外,星醫還有很多中醫傳統療法、膏方、中藥湯包、養生花茶、中藥顆粒及製劑等,這些中醫療法不但對疾病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對於慢病康養(也就是亞健康人群的身體調理、疾病預防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備受港人青睞。   近年來,星醫先後攜手香港醫務行政學院、香港專科護理學院、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等,持續深化粵港兩地中醫藥交流合作,共建科研創新與轉化平台,在醫療資源共享、醫生交流、多學科診療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為粵港兩地的醫護人員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幅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   中華緊急救援(香港)成立於1997年,現時為香港、澳門及全世界各大保險公司提供國際緊急醫療運送服務。服務對像主要是購買了保險產品的被保險人。   中華緊急救援(香港)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官方指定為大會及運動員提供緊急救援服務的認可機構。主要是透過旗下的深圳市華援救護服務提供國內與港澳地區的醫療運送服務。客人可以通過華援的服務將病人送到國內或港澳地區的指定醫院接受醫療服務,讓病人享受雙向轉診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多個專科水平(包括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放療技術等)都處於國際前列,這次與港中大醫院合作,不僅能提升我院的診療水平,同時滿足珠中江地區患者和港澳人士在大灣區的就醫需求,加速中山與灣區城市尤其是與香港之間的『軟聯通』,促進粵港澳三地醫療高質量同質化。」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黃漢偉院長表示。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指:「我們很高興與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希望能藉此加強中山與香港之間的醫療服務和學術交流,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方面的特色治療,是一個不錯的探索方向。港中大醫院是一所教學醫院,除了本地培訓外,與外地交流亦十分重要,能推進雙方的醫療水平,達致雙贏。」   中華緊急救援(香港)董事彭揚威先生指:「就今次與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合作,我們中華緊急救援(香港)將會通過華援提供專業的醫療護送服務,為兩家醫院穿梭中港接受轉診的患者,提供順暢、省時和安全的運送服務。」

了解更多
香港名醫診療中心(深圳坪山)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 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2023年10月14日

香港名醫診療中心(深圳坪山)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 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與環球醫療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定旭教授就“香港名醫診療中心”(深圳坪山)項目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探討未來合作方案,坪山區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參與並見證簽署。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是一間非牟利、私營教學醫院,由香港中文大學全資擁有。 貫徹非牟利的宗旨,中大醫院將所有盈餘投放於中大醫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支援醫院的長遠發展及醫學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中大醫務中心)是中大醫院的專科門診醫療中心。  “香港名醫診療中心”項目是環球醫療與深圳市坪山區共同打造的探索深港兩地私家醫療合作的試驗項目。 選址於坪山區潮商廣場,可使用的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一期啟用27,000多平方米)。 項目採取“醫生樓”的建設模式,以個體醫生為主,開辦私家門診,提供多專科、多種選擇的私營醫療服務以回應社會的需要。  以深圳坪山為中心,建設新的醫療項目覆蓋的範圍是深圳東部以及惠州、深汕合作區等。 與深圳市區和香港相比,整體人口較少、醫療資源相對缺乏。 本次合作,始於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基於合作雙方對醫療和醫療服務的認識與堅持,將在雙方的共同開拓和多方參與的共同努力下開花結果。  深圳市近兩個“五年規劃”中都非常重視民生建設,除了優化各區公立醫療的服務能力外,鼓勵社會辦醫,探索多元化的醫療服務提供模式。在大灣區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地理位置相毗鄰的香港和深圳有著天然的合作優勢。 是次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是合作雙方為探索未來醫療發展機會做的嘗試。 

了解更多
華為夥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推5G技術開拓醫護新領域

2023年8月16日

華為夥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推5G技術開拓醫護新領域

華為香港(下稱「華為」)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下稱「中大醫院」)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探討在醫療領域推廣及應用5G、毫米波等創新技術,攜手推動新技術臨床應用,促進香港智慧醫院建設發展及數碼轉型。   探索創新智慧醫療臨床應用 推動行業數碼轉型 是次戰略合作備忘錄由華為香港張楊女士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簽署,並由華為亞太運營商業務部首席營銷官徐速先生、華為運營商BG解決方案總監劉春勃先生等共同見證。雙方將基於現有5G和Wi-Fi覆蓋的合作基礎上,圍繞5G、毫米波和醫療物聯網等方面進一步探索推動醫療技術臨床應用。 是次合作中,華為將透過設立聯合創新實驗室,通過5G流動通信技術、人工智能、雲端服務和先進的ICT基礎設施等技術經驗及優勢,與中大醫院一同探討如何能提升醫院園區信息化、促進遠程醫療協作、示範及會診等服務數碼轉型,以及推動數碼醫療技術融合創新,提升病人就醫體驗。   華為:技術融合助行業數碼轉型    中大醫院:推5G技術開拓醫護新領域 目前中大醫院已在全院實現5G和Wi-Fi覆蓋,並與夥伴探討發展5G遠端協作、5G教學、5G遠端會診、院內即時定位、醫院資產管理等創新服務及應用,以至研究推動資訊模型、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5G等在醫療行業進行創新試驗。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中大醫院作為一間智慧醫院,我們是次與華為合作,期望有助推動香港醫療行業信息化及數碼化發展。雙方將致力探討如何能提供高品質醫療信息化服務、推動毫米波、物聯網、AI等技術應用,從而提升病人求診體驗,並將會進一步探索智慧醫院未來的方向,為智慧醫療的發展擔當先行者的角色。」 華為香港行政總裁鄧水根先生認為:「華為先進的ICT技術及在醫療領域豐富的商用實踐經驗,可進一步助力中大醫院醫療應用創新,為醫護人員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幫助醫院提升病人就醫體驗。華為也將聯合產業夥伴發揮5G、光纖寬頻、毫米波、雲、AI等技術創新優勢和領先的部署經驗,助力香港醫療數碼轉型。」

了解更多
富衛香港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攜手合作 藉全港首創預先批核電子平台 創造嶄新的無紙化出院免找數理賠體驗

2023年5月18日

富衛香港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攜手合作 藉全港首創預先批核電子平台 創造嶄新的無紙化出院免找數理賠體驗

富衛香港(「富衛」)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達成長期合作協議,透過中大醫院的專業醫護團隊與先進的醫療設備,為富衛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並在首個合作階段推出本港市場首創1的預先批核電子平台,以嶄新科技簡化及縮短申請程序,讓客戶可體驗無紙化、快捷、簡易的免找數理賠服務。   電子化預先批核服務  嶄新數碼醫療體驗 富衛突破傳統批核流程,與中大醫院攜手合作,讓客戶在中大醫院可安心獲得專業診治,並引入新加坡智能醫療企業Smarter Health的嶄新平台,將免找數理賠服務預先批核全面電子化,提供無紙化的數碼醫療新體驗。   現時病人接受日間手術或住院治療,除擔憂病情外還可能需為「先付款後索償」的理賠程序及醫療開支超出預算而煩惱。由於醫療費用的預先批核申請程序繁瑣費時,病人需事先將網絡醫生填妥的紙本表格,交由保險公司審核,整個過程或長達數周,申請亦有機會不獲批核。   簡化程序  最快1個工作天2完成審批 指定富衛醫療計劃或自願醫保計劃3的合資格被保人於中大醫院接受診症後,由院方直接在平台向富衛提交免找數理賠服務預先批核請求,並透過流動裝置以二維碼或電子郵件形式,遞交保單持有人、被保人和醫生的電子簽名作實。透過此數碼科技,有助加快相關申請及審核程序,讓富衛最快可於1個工作天2內完成審核程序,理財顧問和院方會在過程完成後即時收到電郵通知結果,程序相當簡便。   完成審核並獲批後,住院付款保證書及預先批核的合資格金額將通過電子郵件分別發送給院方、醫生及保險代理人,免除客戶對處理紙本表格的負擔,大幅縮短申請及批核時間之餘,更讓被保人在接受治療前掌握醫療費用預算。同時,富衛會以電子方式向中大醫院支付預先批核的合資格醫療費用,被保人出院時無須支付預先批核的合資格醫療費用3,可以安心專注治療。   富衛大中華區常務董事兼香港行政總裁柳志堅表示:「我們十分榮幸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攜手合作,讓客戶獲得專業的治療及貼心的護理服務。在富衛集團健康與科技團隊的支援下,富衛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成功開創本港首個1醫療服務預先批核電子平台,實現全面數碼化、無現金交易、免找數的醫療理賠服務,整個申請和操作程序簡易方便,相信有助紓緩病人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及早安心接受適切的治療。未來我們將會與中大醫院探索更多合作範疇,持續為客戶創造嶄新保險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我們很高興與富衛香港合作,透過全新推出的電子平台讓病人得到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一直以來,中大醫院致力為病人提供可預算及具透明度的定價收費服務,配合富衛的電子化預先批核平台,能進一步為病人提升醫療費用的透明度,亦能減少醫護人員處理紙本文件的時間,讓他們專注於醫治及護理的工作,這與中大醫院無紙化理念不謀而合。」   共享數據資料 提升醫療機構及保險業協作 富衛與中大醫院可在預先批核電子平台直接查看客戶醫療個案狀態、診斷程序、收費細目及相關文件,隨時追蹤和管理所有預先批核申請,這有助加快處理批核,以及迅速完成理賠付款程序。透過該平台,客戶可享受更有保障的醫療服務,亦有助提升醫療機構及保險業的溝通和協作,共創多贏局面。   資料截至2023年4月1日,並只是富衛就當時的市場資料及對其之理解而作出的陳述。 根據個案複雜性和產品覆蓋範圍而定,完成評估所需時間由 1至4 個工作天不等。 暫時只適用於持「臻一尊貴」醫療卡之醫療計劃或自願醫保計劃的客戶及指定醫療程序 (即「日間手術」)。實際賠償額取決於理賠決定並受制於受保人的受保資格及個別不保事項、隨後收到的理賠文件/資料、保障限額、一般不保事項及保單條款下之其他條款及細則等。客戶需支付保險計劃之自付費餘額(如有)。

了解更多
賽馬會傑志中心擴建完成 以全新面貌投入服務

2022年12月21日

賽馬會傑志中心擴建完成 以全新面貌投入服務

傑志基金有限公司今日舉行賽馬會傑志中心第二期擴建開幕典禮,慶祝為期逾 4 年的擴建工程正式結束。榮獲亞洲足協認可為「亞洲卓越醫療中心」(AFC Medical Centre of Excellence)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 傑志,以及運動營養學餐廳 - 傑志膳房,亦於今日開始全面運作,為職業及年青球員、以及所有運動愛好者服務,提供最高水平的運動科學及營養學支援。 出席嘉賓包括亞洲足協醫務委員會主席 Dato’ Dr. Gurcharan SINGH、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系教授兼系主任容樹恒教授、傑志基金主席伍健先生、以及傑志醫務委員會主席陸志聰醫生。傑志基金主席伍健先生表示,賽馬會傑志中心的擴建計劃引入最新的運動科學及營養學理念,為香港足球帶來重大突破。「縱然面對種種挑戰,傑志仍然繼續前進, 為香港足球盡力奮鬥。嶄新的理念和先進科學促使傑志與時並進,抓緊將足球專業化及科學化的新機遇。賽馬會傑志中心將能更有效確保年輕球員以最佳狀態訓 練和比賽,發展潛能,為港爭光。」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以「運動醫學」作理念,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團隊主理醫務中心運作,配備先進技術,主力為受傷、運動創傷、肌肉骨骼系統問題和其他相關疾病的患者提供相關治療服務。醫務中心服務包括提供處理運動相關傷患、運動受傷或手術後的復康、預防受傷等項目,及以運動科學及醫學儀器評估球員的身體狀況,協助球員恢復,提升表現。醫務中心亦全面發展運動醫學和運動科學的工作,包括收集不同年齡足球員的有關資料和數據,以進行運動科學 的學術研究和發表研究結果,促進運動科學的教育和應用。   由傑志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合作籌辦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早於六月開始試業。除了為各梯隊球員提供日常支援外,醫務中心亦接受預約,為運動創傷患者提供診治。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作為一所運動醫學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的成立是香港體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大醫院是一所非牟利的私營教學醫院,致力照顧社區上不同類型的醫療需要。我們很榮幸今次能夠與傑志合作,將運動科學普及化,讓更多運動愛好者及公眾人士增加對運動醫學、預防受傷、提升運動表現的了解。這有助推動運動醫學的發展之餘,亦為本地體壇及社會出一分力。」   傑志膳房在傑志實踐及推廣運動科學及營養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運動營養學作為運作核心,傑志膳房針對球員在日常訓練、比賽日、及休息恢復等時間的需要,為球員設計一系列的餐單,以確保球員攝取劇烈運動所需的營養,及補充所消耗的能量,從而提升場上的表現。同時,青訓球員可從中學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在關鍵的發育時期培養職業球員應有的飲食習慣。由今季起,傑志膳房已開始為一隊及各支參加超級青年聯賽的梯隊球員提供訓練及比賽前後的膳食安排, 幫助球員恢復及維持最佳體能狀態,從而在球場上有更好發揮。   除了針對球員需要而特設的餐單外,傑志膳房經研究及實驗,考量味覺和健康飲食的平衡,創造出色香味全,而又營養均衡的美饌,供公眾人士入內品嚐。菜式及飲品經設計後由註冊營養師檢視,確保符合健康飲食原則,貫徹輕盈健康飲食之道,為顧客提供健康、可口而均衡的美食。在傑志膳房享受低糖、低油、低脂的用餐體驗,讓顧客食得健康,食得安心。   傑志基金於 2018 年 3 月 28 日宣佈擴建計劃,在原有的綜合服務大樓上加蓋一層, 提高空間以容納新設的場外配套設施,同時增建額外抗洪設施,以應對惡劣天氣。 位於一樓的多用途會議室設有多媒體設備,除供日常會議使用外,亦會舉行一隊和青訓隊伍的賽前戰術會議。公眾團體亦可聯絡中心申請租用會議室,舉行研討會及工作坊等活動。  

了解更多
盈健醫療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合作參與勞工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2022年9月23日

盈健醫療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合作參與勞工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盈健醫療集團有限公司(「盈健醫療」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集團」;股份代號﹕1419)欣然公佈,雅名有限公司(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已獲批由勞工處推展為期3年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之標書,並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參與先導計劃。先導計劃於今日(9月23日)起啟動,旨在為遭遇工傷6星期後仍未復工或預期未能在6星期內復工的建造業僱員,提供適時及高協調性的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以避免工傷變成長期傷患,協助他們儘早康復並重投工作。     先導計劃的費用主要由政府提供,盈健醫療預算所涉的總額約為3.1億港元,實際款額會視乎參與先導計劃的工傷僱員人數以及他們的服務需要等因素而定。先導計劃設有工傷復康辦事處(「工傷復康辦事處」),日常營運及管理由盈健醫療負責,並提供復康治療服務地點逾70個,遍佈港九新界,方便參與人士求診。先導計劃涵蓋個案管理服務及復康治療服務,包括醫藥治療(由普通科醫生、骨科專科醫生或職業及環境醫學專科醫生提供)、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影像檢查服務及電診斷檢測服務。勞工處會根據已呈報的工傷個案,初步識別合適的建造業工傷僱員,聯絡他們介紹先導計劃。在工傷僱員的同意下,勞工處會將工傷個案的資料轉介至工傷復康辦事處跟進參加手續。參與先導計劃的工傷僱員會獲指定個案經理跟進及安排儘早接受復康治療。    盈健醫療與中大醫院建立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憑藉盈健醫療成熟的行政管理經驗強大的營運網絡,連同中大醫院的專業復康人員以及臨床品質保證及人員培訓經驗,推動先導計劃以產生更大協同效應。     盈健醫療主席兼行政總裁陳健平先生 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參與是次計劃,並透過與中大醫院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攜手合作。盈健醫療一直致力為香港市民提供多元化、全面的專業醫療服務,而中大醫院亦於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具透明度的醫療服務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我們相信,是次合作將促使雙方共同為因工受傷的建造業僱員提供優質的復康服務,為工傷僱員、僱主及社會均帶來裨益。此外,我們認為先導計劃可奠定本集團發展復康服務的基礎並進一步促進其醫療服務的發展以及加強集團與香港政府的合作。」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我們期望透過是次合作,能讓建造業工傷僱員儘快得到專業診斷、治療及康復,幫助他們儘早復工以及恢復正常生活。先導計劃可以紓緩公立醫院在工傷治療及復康服務上的壓力,並協助推廣及早治療的訊息,讓僱主及僱員明白適時的復康治療的重要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