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醫策縱橫﹕醫療衞生賬目剖析

278月 2024

醫策縱橫﹕醫療衞生賬目剖析

馮康醫生信報

政府7月新公布2022/23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賬目》,以財政年度計算,是由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剛好覆蓋新冠病毒疫情最後一年。2023年3月政府取消所有防疫措施,社會之後逐漸恢復正常。因此,2022/23年的賬目反映的是疫症後期醫療衞生服務狀況。要到2023/24年,才能夠看到疫後的轉變。

即使如此,已經可以見到幾個在疫情的第五波,即2022年4月後,出現之趨勢。首先,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是政府對公營醫療服務的持續投入,有關開支的持續增長。其實在疫情出現之前,公營醫療服務的開支比例已經超過一向以來的50%。疫情使這趨勢更加明顯。不過,開支增長並不能解決公營醫療服務的困局,主要原因是醫護人員短缺。2022/23年醫管局因為移民及各種其他因素導致的醫護人員流失情況比較嚴重,很多醫院服務都捉襟見肘,有些醫院僅足以維持緊急服務。

所以,2022/23年可以見到私營醫療服務的反彈,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開支比例已經增加了。其中私人購買醫療保險計劃有最可觀增長,相信大部分增長應該來自自願醫保。疫情促使了更多人重視健康保障。但2022/23年賬目中最令我感到疑惑的,是私家醫院出院病人中住戶實付開支(即現金支付)的比例竟然下降至9%,有點不可思議。過去多年報告,這比例一直維持在30%以上;最高的幾年甚至超過40%。如果數字屬實,這會是香港醫療體制改革最讓人雀躍的發展。

冷靜一點來看,在整體融資安排上,住戶實付支出仍然超過30%,其中大部分應該是市民用於基層醫療服務,直接以現金支付的開支費用。相比世衞建議的20%,這是個相當高的水平。國家過去10年一直改善社會醫保之覆蓋,人民現金支付醫療費用的比例已經下降到27%左右。新加坡政府近年來也同樣努力,國民現金支付醫療費用的比例更下降至低於20%。政府2022年底發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成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委任彭飛舟醫生為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在融資安排上,卻見不到有針對性建議,以減低市民在基層醫療上的財務負擔,同時加強慢性病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