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醫策縱橫:抗疫與經濟 (刊登於信報)

125月 2020

醫策縱橫:抗疫與經濟 (刊登於信報)

馮康醫生

踏進5月,歐美疫情有放緩的跡象,幾個疫情嚴重的國家,似乎都過了頂峰。各國的政府紛紛策劃逐步解除封鎖令,放鬆保持社交距離和留在家中的要求,恢復經濟活動。在美國,許多地方的群眾更加在政客的鼓勵下,上街遊行,爭取自由。「不自由,毋寧死」!

COVID-19對經濟的嚴重打擊毋庸置疑。在停止商業及社交活動的封鎖令下,全球經濟陷入休克狀態。許多國家首季的GDP,出現雙位數字的下挫。香港最新公布的數字,首季GDP按年收縮8.9%,私人消費開支、出口及與旅遊業有關的服務業急劇惡化,估計第二季會更加嚴重。有經濟學者認為經濟不景會持續到年底甚至更長的時間。

綜觀各國的抗疫政策,有三大方向:(一)以群體免疫為方針,保持經濟活動,避免封鎖措施;(二)以行政命令停止商業及社交活動,鼓勵家居檢疫,達至社交隔離;(三)積極進行病毒測試、緊密接觸者檢疫、受感染者隔離。不同的國家地區,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政策選擇,造成不同的效果。

以倫敦為基地的《金融時報》,以首天出現3個死亡個案作起點,跟進每個國家的疫情曲線。可以看到,在疫情開始約30天後,各國確診及死亡個案都會到達頂峰。在30天的轉折點,英美意法西的確診人數都遠遠高於同階段的中國,跟着緩緩下降,反映社區裏持續的感染風險。因此,歐洲國家在恢復經濟活動方面,都小心謹慎,循序漸進,盡量避免出現第二波的疫情。

反觀美國,曲線好像到了高峰,但並沒有下降,現在許多州政府冒失解封,後果實在堪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