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特別公佈

健康資訊 專題文章

248月 2020

醫路同行:血管球瘤藏甲牀 手指痛上膊頭 (刊登於明報)

黃詠儀醫生明報

2020 年 8 月 24 日
黃詠儀——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骨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血管球瘤藏甲牀 手指痛上膊頭 (刊登於明報)

【明報專訊】任職機艙服務員的張小姐,6年前開始右手食指頭一直隱隱作痛,痛楚漸漸蔓延至手臂,尤其在冰冷的機艙內,更感痛楚刺骨,對工作影響很大。同事見她手指全無異樣,更誤會她是裝病偷懶。張小姐四處求醫,也找不出原因,醫生初時擔心她因工作壓力導致精神緊張,只給她開病假休息。幾經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張小姐的食指甲牀下,長了一個3毫米球狀血管球瘤。

體積小過5mm 中青年女性較多

血管球瘤又稱「血管神經性肌瘤」,由血管球細胞構成。血管球是我們皮膚下一個正常組織結構,少於1毫米,藏於真皮下,尤其在指甲牀下數量較多;它由小血管組成,被密集的神經纖維覆蓋,負責調節體溫和控制局部血壓。

血管球瘤是因為血管球組織增生,形成小瘤塊,體積微小,很少超過5毫米,多出現在中青年人,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約七成血管球瘤生長在手指甲牀下,有時也會生長在肌肉甚至內臟。病因可能與基因、家族史或局部創傷有關。如果發生在指甲下,仔細觀察也許會發現有淡紅或紫藍色的小塊。

血管球瘤病徵較典型,約80%患者有自發性、間竭性、放射性劇痛,疼痛可由手指傳到肩膀。臨牀上幾乎所有患者受到輕微觸碰即誘發疼痛,65%患者對寒冷十分敏感,約30%人的指甲會變形,半數人的手指骨頭會被侵蝕,亦有少數人有交感神經錯亂徵狀,如手出汗、手震等。血球管瘤屬良性,惡性病變非常罕見。

手指「怕凍」 碰一碰就痛

以下3個臨牀測試,可判斷是否患上血管球瘤:
1. 用筆嘴按壓痛楚位置,會找到一個一觸即發的細小痛楚位置
2. 將指頭的血液推向手掌方向,再用小繩子箍住手指底部,之前筆嘴觸碰到感疼痛的位置,痛楚會減弱
3. 手指浸冰水即引起劇痛

除了臨牀測試,多普勒超聲波(Doppler ultrasound)或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亦可協助找出2毫米或以上的血管球瘤。

切除最有效 無礙指甲美觀

徹底切除血管球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手術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生把指甲揭開,切開甲牀後便可清晰看到血管球瘤,在顯微鏡下可確保完全切除腫瘤及準確縫合甲牀。張小姐在手術後終於擺脫纏擾6年的刺痛,指甲也長得如昔日美觀,重拾歡顏。